不同的物流設備作用于整個物流系統的不同環節,其選型關系到設備的利用效果及其帶來的效益。最合理的選擇搭配才能幫助構建更高效、更經濟、更貼切于實際物流作業需求的物流搬運體系。叉車的選擇必須從作業特性、現場工況的角度綜合考量。以涉及車型最廣、最典型的倉儲物流為例,倉庫作業流程通常包括接收貨物、入庫檢查整理、室內運輸、存儲(堆垛?取貨)、室內運輸、出貨區域等 6個步驟。在整個叉車選型過程當中,貫穿始末必須考慮的要素有:
1.存儲單位(SKU)特性,包括是否使用托盤存儲、托盤的類型和尺寸、單垛貨物的重量、貨物的形態和化學物理特性。
是否使用托盤存儲決定了是否使用貨叉或能實現無托盤搬運的屬具;托盤的類型和尺寸決定了貨叉尺寸,如歐標托盤常用的為800×1200mm和 1000×1200mm,通常使用的托盤車貨叉長度為1150mm,如果是封閉式托盤則需選購寬支腿的電動托盤車或堆高機;單垛貨物的重量決定了選用叉車的載重能力,需要同時綜合考慮單次搬運的托盤數量和貨叉在最高提升位的失載因素;貨物的形態和尺寸決定了貨物的載荷中心,一般給出的叉車額定載荷是在載荷中心距為 500mm或 600mm時的數值,過長或過高的貨物都會影響車輛的載荷能力,包裝松散的貨物則有可能造成貨物突出托盤,在影響載荷中心的同時還會減少倉庫的實際通道寬度。同時,某些特殊形態的貨物還需選配屬具,如紙卷搬運需要配備紙卷夾,瓶裝易碎貨物需要配備載荷穩定器等;貨物的化學物理特性通常是限定在某些特定行業,如化工行業等,需要購買防爆車或對叉車進行防爆改裝。
2.作業的實際工況,包括地面狀況、作業環境、貨架類型或存儲類型等
叉車作業的地面狀況是指地面的平整度、是否有接縫、坡道、鐵片等,它決定了所選用的叉車輪胎類型甚至叉車類型,如果地面狀況過差,一般是在室外,需要選用平衡重叉車,對輪胎磨損較厲害的地面則需使用實心胎。室內倉儲車輛的輪胎也要根據地面的狀況來確定。比如鑄造行業的工作路面通常布滿金屬碎片,此時就需配備鋼輪,而在冷庫工作的車輛則需配備帶花紋的聚氨酯輪。作業環境包括工業門高度、是否需要進箱或在 2層樓面操作等,這些決定了叉車的門架尺寸和車體自重,工業門高度決定了門架需要的回落高度,進箱作業的車輛通常為輕巧便捷的托盤車或配備自由提升門架的平衡重。貨架存儲類型通常包括托盤式貨架、移動式貨架、駛入式貨架和重力式存儲貨架等,最為常見的是托盤式貨架,貨架間隙、寬度、高度都直接決定了所選叉車需要滿足的直角堆垛通道寬度、最大叉高等要素,而駛入式貨架多見于食品行業,必須要考慮牛腿的尺寸,所以需要配備專門的駛入式前移式叉車。
除了上述考量因素外,倉儲作業的不同流程環節還需根據作業特點和效率將不同類型的叉車對號。
入庫檢查整理:托盤車、堆高機;
室內運輸:托盤車、牽引車;
存儲:堆高機、前移式叉車、揀選車、非常窄巷道叉車(VNA);
出貨:電動平衡重、托盤車。
針對搬運的對象,需要利用有效的空間,掌握有效的時間,必須要采用適當的搬運手段。從生產力需要方面看,根據作業區的日吞吐量,確定所選叉車的搬運能力和叉車的數量。叉車的搬運能力表現為叉車在一定時間內所搬運托盤的數量或重量,它除了與叉車本身的額定載重量有關之外,還與叉車的使用環境(即作業區的大小及通道的長短)和操作者有關。倉庫的日吞吐量與叉車技術參數的關系以及叉車的數量可以通過計算模擬確定,或者咨詢專業人士完成。
這里介紹一個簡單的算法:測試一個工作循環所需要的時間(單位:秒 /噸數),再算一班工作的時間(如 8小時)以及叉車使用率(根據工況60%~90%),從而大致算出某種類型叉車的數量,或者決定是否采用備用電瓶,以維持倉庫的正常運作。此外,還應因地制宜,結合作業場地,貨物的種類、特性,貨運量大小,運輸組織方法,貨物儲存方式,各設備在物流系統中的作用等,考慮重新設計、制造還是購置,并進行技術經濟論證,以選擇最優方案。
總之,叉車的采購應遵循經濟、效率兩大原則,并在其中謀求一個平衡點。其中,有效的時間包括兩種概念:搬運過程所需的總耗費時間及完成任務的預期時間,要將兩者控制在規劃之內,就必須配合適當的機具及運作方式,才能使對象在恰好的時間到達準確的地點,以避免“過快”(會影響后續作業效率)或“不及”(往往增加倉儲成本)的情形發生。同時,隨著物流需求及物流技術的飛速發展,在選擇設備時,應從長遠考慮,使它們能滿足將來的變化,適應經濟的發展,這也是減少投資、提高適應性的一個有效途徑。
更多內容可登錄m.aishedes.cc,蘇州叉車服務專家-久陽叉車真誠為您服務!